Alpina B12 監控儀表安裝:

 

之前B12 有改了電子風扇及節溫器, 主要是為了解決引擎工作溫度過高的問題, 因為原廠的設計雖然會由引擎監理電腦自行控制, 但是我用解鎖之後OBC Test-07 的功能去看引擎的工作溫度, 以我日常行駛的狀況大多數時間都維持在108度上下, 如果夏天室外氣溫高再加上塞車還有機會更高, 雖然引擎工作一切正常, 但是看到這樣的溫度還是很擔心, 因為我認為引擎室的高溫會是影響車輛可靠度的一個重要因素, 所以才會想去修改電子風扇及節溫器, 不過改完之後為了要調整當初選用的PWM風扇控制器所以必須要比較精確的量測散熱排的出水口(也就是下水管)的溫度, 所以想說既然有這樣的須要就來安裝一個比較好的監控儀表吧, 因為B12 也算是高級車, 如果把車內裝一整排的錶頭這種競技風格的改法就失去E38 高級車的質感, 選來選去找了Defi ZD System, 這款儀表功能夠多, 而且螢幕顯示的顏色是很漂亮的橘黃色, BMW 車系慣用的正好非常接近, 所以就決定這款了,  另外說明一下這個專案是交由Boost Motosports 的專家光頭大師執行, 我只是整理加記錄加PO文而已, 那我們就正式開始吧, 請看照片如下:

0.jpg

這款功能超多的, 但是要搭配控制盒才能使用, 功能簡單介紹如下, Defi ZD system僅能搭配ADVANCE Control Unit (控制盒)才能動作, 因此等一下安裝的時候這個控制盒要找地方放, 在無加掛另外SENSOR組合的時候(EX:水溫, 油溫, 排溫), ZD的基本功能顯示:

1:引擎轉數

2:車輛速度速

3: Battery電壓

4:時鐘附加鬧鈴功能5:0-100/0-200加速時間

6:行車里程/單次里程紀錄

顯示螢幕原廠設計是橘色EL發光與BMW儀表的顏色正好可以搭配, 最多一次可同時顯示6項資訊, 要量測其他項目就須要增加不同種類的感應器.

 監控的儀表選定了之後就要來看系統要如何配置, 因為B12是延用E38 750的架構所以電瓶在後車箱內有兩顆, 一個主電瓶供電給啟動馬達, 另一個輔助電瓶給車上其他的系統, 想來想去最後決定要量測的有這幾項, Sensor 的位置標示在後面:

1:下水管溫度: 感應器裝在下水管的出口

2:機油溫度: 感應器裝在機油濾芯上

3:機油壓力: 感應器裝在機油濾芯上

4:變速箱油溫度: 感應器裝在變速箱本體

5:後差速器油溫度: 感應器裝在差速器本體

6:主電池電壓: 由主電池直接拉線到ZD system input

7:輔助電池電壓: 由輔助電池直接拉線到ZD system input

因為要同時顯示這七個數據, 因此一個Defi ZD System 是不夠用的, 所以最後一共用了兩組, 這個部份確定之後就來把系統的架構規劃一下, 下面兩張圖, 第一張是1~5項的部份, 如下: 第二張圖是6,7 項的電路, 請參考:

1.jpg

第二張圖是6,7 項的電路, 請參考:

4.jpg

紙上談兵的部份做完接下來就是硬功夫了, 如何把感應器裝到我們想量測的地方, 水溫的部份想直接安裝在下水管, 而且Boost 的光頭大師跟我一樣龜毛, 想要延用原廠裝Sensor 的位置, 所以花了許多功夫訂做了一個轉接頭, 可以讓我們增加一組水溫感應器, 接下來就看照片:

轉接座的設計圖:

7.jpg

10.jpg

希望做好之後的安裝方式是這樣的:

16.jpg

一般偷懶的方式就是下水管由中央切開塞個鋁三通管就可以加水溫感應器了.

22.jpg

完工之後Sensor 的位置是這個樣子的

25.jpg

轉接座開始由一整塊鋁碇先用車床加工, 因為有部份插Sensoe的區域是圓形的, 這個是側視圖:

28.jpg

這個是上視圖:

31.jpg

這個是下視圖:

34.jpg

這個凹槽是要放O-Ring 止水的:

37.jpg

上視斜45度角再來一張:

40.jpg

做好的轉接頭就是要插在原來下水管的Sensor 的位置:

43.jpg

車床的工作做完之後铣床就要上場了, 把之前的半成品再做進一步加工:

46.jpg

右邊突出來的那一小條是之後固定轉接座要用的:

49.jpg

左邊方形的區域內部有攻牙,之後安裝我們後加的溫度Sensor:

52.jpg

下面的圓柱體會插入原廠感應器的插孔:

55.jpg

58.jpg

61.jpg

64.jpg

67.jpg

70.jpg

73.jpg

76.jpg

79.jpg

82.jpg

85.jpg

88.jpg

91.jpg

94.jpg

97.jpg

100.jpg

103.jpg

106.jpg

上面的照片只是要讓大家有個感覺, 單純為了一個不要切水管的要求, 我們須要投入多少的心力, 有時候這就是龜毛的代價, 不過套句某家車廠的廣告詞, “專注完美, 近乎苛求就是這樣的理念, 水溫的部份搞定了, 再來就是油溫及油壓的部份, 我們是接在機油濾芯的附近, 接法一樣是做一個轉接頭把外加的兩個感應器安裝在原本裝原廠感應器的位置, 因此這個轉接頭上面要有三個感應器的安裝孔, 這個說起來簡單, 但是實際執行的時候有個問題, 因為V12引擎室所剩的空間不大, 所以最後這個轉接頭鎖死的時候那個角度很重要, 因為如果角度不對, 外加的感應器就會因為空間不夠而無法裝上, 因此這個只有用實際安裝的狀況來修正, 也就是要安裝之後看差異再拆下來送金屬加工廠修正之後再上車, 所以大家看照片可能三秒鐘就閃過可以實際角度要調整好可能要來來回回好多天才能完工, 又是一個專注完美, 近乎苛求的案例, 說真的要是車廠沒有這樣的理念, 而車主有這樣的要求, 老闆應該會翻臉吧! 還是一樣直接看照片吧:

下面是機油壓力及溫度的轉接頭:

109.JPEG

可以看到有三個孔可以接三個感應器, 一個原廠的, 兩個我們後來加裝的.

112.JPEG

115.JPEG

118.JPEG

實際上車, 鎖死之後一定要這個角度, 要不然沒有空間放感應器, 為了要調到正確的角度, 搞了很久, 這些都是苦工:

121.JPEG

由這個角度看比較容易了解為什麼角度一定要調對

124.JPEG

再來是變速箱油溫及差速器油溫, 這兩個我們直接用原本放油螺絲的位置來鎖感應器, 相對比較簡單一些, 就是做個有感應器的螺帽鎖在原本放油螺絲的位置就是了, 直接看照片吧:

附感應器的螺帽:

127.JPEG

130.JPEG

133.JPEG

這是鎖在後差速器上面:

136.JPEG

這個鎖在變速箱上面:

139.JPEG

接下來就是走線了, 原則上與上面兩張電路圖的走法是類似的, 控制盒會放在方向盤左下方的置物盒那個空間, ZD顯示器會放在中控台的原廠杯架前面, 拉線也是苦工, 而且接線的品質也很重要, 等一下就可以看到, 專家廠內的技師也都是一板一眼非常細心, 該上熱縮套管, 該包覆網線的一樣不少,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比較放心的把B12 交給他們整理的原因, 看圖片吧:

 

相關的線路拉到置物空間, 準備連接到控制盒上面:

1476475780917.jpg

這些線路都有網線包覆在外面, 尾端再用熱縮套管固定, 看起來質感就好很多:

1476475784961.jpg

繼電器也用熱縮套管包覆之後固定, 還有該加保險絲的也沒少加, 有兩組:

1476475787907.jpg

這個是由後車箱電瓶的區域拉線過來:

1476475791583.jpg

一樣熱縮管及網線包覆是標準配備:

1476475794308.jpg

1476475796257.jpg

由左後方的座椅區域穿入車內, 與音響線路的走法差不多, 在車內要翻後坐倚及地毯也是個大工程:

1476475798456.jpg

這個已經穿進來了, 在左後方的車門旁邊:

1476475801284.jpg

繼續向前方拉啊!

1476475804943.jpg

這個已經到B柱前座椅旁邊:

1476475807218.jpg

引擎室的線穿過防火牆進來了:

1476475811184.jpg

先接上控制盒測試一下功能:

1476475817113.jpg

兩組ZD Display 錶頭:

1476475820751.jpg

兩組控制盒的接線:

1476475824767.jpg

下面是切換電瓶電壓的繼電器, 有兩組, 因為B12有兩個電瓶:

1476475827521.jpg

下面兩張是在連接儀表板後面的控制訊號:

1476475829596.jpg

1476475832079.jpg

線路拉完, 錶頭接上就算完工90%, 錶頭如下圖:

1476608508582.jpg

這個是剛完工的狀況, 目前又小小調整了一下, 因為會擋到我原本在排擋桿旁邊的杯架, 所以後來杯架也小修改了一下, 把杯架稍微向後方移動了一些, 這樣才不會檔到錶頭的顯示, 看圖片吧:

控制盒在方向盤左下方的置物盒內:

IMG_20161123_070321.jpg

為了怕忘記量測項目所以貼了張貼紙在顯示器前方, 標示左右錶頭量測的項目, 左邊:水溫, 油溫, 油壓, 主電池, 右邊: 變速箱油溫, 差速器油溫, 輔助電池:

IMG_20161123_071324.jpg

原本的杯架太靠前面會擋住顯示器, 所以改一下向後移動, 照片中銀色的鐵片就是要延長前面那片有倒勾的鐵片, 延長之後就不會擋到左邊的顯示器了.

IMG_20161123_071325.jpg

至於為什麼說只完工九成, 因為我覺得目前放顯示器的地方應該請木工做個框外面再包覆與車室內同色的灰色皮革, 這樣整體的完成度才夠高, 這部份之後再來慢慢弄, 要做木工須要一點時間.

  至於安裝完畢之後實際使用的狀況如何呢? 我認為是還不錯, 因為裝完之後我有用下水管的溫度比對OBC KTMP 溫度(Test-07), 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發現原本使用的那個PWM 控制器有時候好像有點不太正常(偶發性不正常), 不過因為是負責控制水溫如果有問題會比較危險一些, 所以後來就把這個PWM先取消換成原本買鋁水箱附送的兩段式風扇控制,照片如下:

電路相關的部份一樣遠離熱源放在煞車總泵附近, 因為有兩段(高速, 低速), 所以有兩個繼電器:

IMG_20161125_215123.jpg

 這張可以看到低速的風扇電阻, 固定在電子風扇的本體上面:

IMG_20161125_215157.jpg

改完之後目前引擎工作溫度大多落在93~96, 偶爾天氣很熱超過35度再加上塞車會上到98~99, 但是比起之前動則上到108度好太多, 這個應該就可以讓引擎室內部許多零件的壽命延長許多, 後續如果有其他的心得再來分享了, 謝謝收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Y 萬歲! 的頭像
    DIY 萬歲!

    我的DIY部落格

    DIY 萬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