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一篇主要在談的是座椅機構相關部份的修改, 基本上改完之後就可以上車了, 下面是副駕駛座上車之後的狀況, 看起來還不錯, 照片如下:

其實這個副駕駛座椅上車之後有去實際試坐了一下, 我身高175, 如果座椅前後馬達都調整到最低, 頭部離車頂大約還有個3公分上下, 有比原本的座椅高一些, 不過對我的習慣而言並沒有問題, 因為我習慣坐高一些, 這樣視野比較好, 但是向前移動的行程比原來短了一些, 這個對我就比較不方便, 因此有請車廠再幫忙修改, 後來發現是原本的座椅軌道上有個限位器的小結構, 把這個限位器的位置調整之後, 座椅向前移動的行程就可以達到我的要求了, E38座椅軌道有比E34稍長一些, 因此上車後軌道後方有比原本的座椅突出一些, 如下面照片所示, 後續固定完畢之後會再把軌道稍微切短一些, 以免影響後座腿部空間, 不過應該還是會稍長一點, 但不影響正常使用就可以了.

  E38 的座椅要上車還有一個項目須要修改就是安全帶的卡榫, 因為安全帶卡榫下方有個安全帶的預縮裝置, 這個在E34 & E38上面是不同的, 因此要把E34上的安全帶卡榫搬到E38的座椅上, 下面是搬過去之後的照片:

因為固定的結構鐵件有點差異, 所以須要小修改一下, 有銀色金屬光澤的部份就是修改過的區域:

改完之後鎖上去內部看起來就平整了:

另外原本擔心的座椅寬度問題, 實際上車後看了一下, 座椅的左邊因為E38的座椅側面有個塑膠的護蓋, 這個護蓋的厚度比較厚再加上原本的安全帶卡榫外面有個真皮的護套, 所以當座椅在前後移動的時候會磨擦到中船有個異音, 不過我想這應該是可以解決, 把飾蓋修改一下或是直接取消就可以了, 這個後面再來慢慢研究, 右側的部份與門板之間還有個幾公分的距離, 可以看第一張照片, 而且E38座椅的設計, 在乘客要調整座椅前後上下的按鈕的區域有內縮, 所以實際上操作是很順暢的,整體的完成度非常高, 看不太出來有修改過.

 當初在考慮要做移植的時候想法是這樣的:

1:移植E38原廠18向的電動椅

2:駕駛座及副駕駛座都要有三組記憶

3:駕駛座再增加原廠16向座椅可以選配的主動座椅功能

4:座椅動作正常之後修改椅面, 將原本的黑色真皮改為與原E34 M5一樣的中央三色M款布面, 兩側黑色麡皮, 簡單講就是要把車室內恢復原廠的樣式

今天第一個要做的實驗就要來測試副駕駛座的記憶電路, 因為上次在談P-Bus 的那一篇只有測試的駕駛座的記憶功能, 副駕的部份沒測試到, 因為電路有點不同而且用的料也不一樣, 再加上大多數的E38沒有這項功能所以還是先驗證一下確保沒問題.

 

首先說明一下整個系統的連接方塊圖如下:

 

左右兩側座椅的記憶開關接在兩個車門模組上, 再透過P-Bus接到GM, 左右座椅的記憶模組也透過P-Bus接到GM, 要在副駕駛座增加記憶功能有幾個條件:

1: GM內部的設定副駕駛座的記憶功能要開啟

2:副駕駛座椅要支援記憶功能, 包括馬達及調整開關都要有記憶控制模組

通常一般的E38座椅記憶的功能只有在駕駛座, 但是因為考慮到後座買家的須要, 因此副駕駛座如果要有記憶的功能也是可行的, 因為原始的設計有預留這個彈性, 但是比較麻煩的是我們須要去找副駕駛座專用的記憶模組, 這個比較難找, 因為國內有標配這個功能的車輛不多, 其實這個記憶模組後來研究了許久, 再交叉比對線路圖及閱讀國外討論區的資料, 後來發現其實可以用駕駛座的模組來修改, 其中有一根PIN(模組A21 X653 PIN3)來決定這個模組目前是被設定為駕駛座還是副駕駛座, 原本在駕駛座這跟PIN腳是空接, 如果要控制副駕駛座, 這根PIN3要接地, 因此今天要做的第一個實驗就是要來驗證一下到底這個方式是否可行, 如果可行我們用一般殺肉場很容易取得的駕駛座記憶模組來修改就可以增加副駕駛座的記憶功能, 上面有提到座椅要有記憶除了控制模組外馬達也要支援, 所以等一下的測試座椅的部份我會先用駕駛座先暫代一下椅子的部份, 當然後續我們會把有記憶功能的馬達移到副駕駛座的椅子上.

先把原本駕駛座的模組(A21)拆開:

內部電路板的照片, 有簽字筆寫G的點表示是GND:

零件料號在外面的貼紙上:

那個排針就是X653, PIN3 接地之後這個模組就變成副駕駛座專用的了:

另外有一點要特別注意, 原本的排針是直接壓入PCB的孔位直接緊配合而已, 我把他補上焊錫這樣比較牢靠一點:

之前有接了駕駛座記憶控制的電路整組照片如下:

這次要測試的副駕駛座的記憶電路如下圖:

接好的照片如下, 小燈訊號先暫時不接沒關係, 測試的時候把三條線(+12V, GND,P-BUS)用電夾接上就可以:

不過在測試之前要把GM的副駕駛座記憶功能先用電腦設定為開啟才能做動, 我是偷懶找了一台有副駕駛座記憶功能的GM來測試, 這個是由杜大的750料車上拆下來的:

測試的照片:

在這個測試中雖然我們用的是駕駛座的椅子, 但是那個開關(座椅旁調整前後上下的那個開關)要改用我們剛才PIN3有跳線接GND的那個模組, 這樣才能正確模擬副駕駛座的功能, 測試的影片如下, 可以看到椅子上是駕駛座那一側的控制電路:

 

https://youtu.be/jUCb0BqKbt4

 

所以副駕駛座的記憶功能算是順利測試成功.

因為上次由林昭南車友那邊取得的Sports Seat, 有腿靠及肩折的功能, 不過缺了腰靠充氣的部份, 還有兩張座椅只有駕駛座那一張有記憶功能, 因此接下來就是準備料件把記憶功能移植到原本沒有記憶的副駕駛座上面, 還有要把兩張座椅上原本沒有的腰靠充氣功能加回去, 要準備這個料必須要拆兩張座椅, 因為E38的記憶功能是由開關模組內部的電路來計算馬達轉動時的電流脈衝, 因此每一個馬達上都要有個控制模組, 把電流的變化轉成脈衝訊號送回去給開關模組, 馬達的控制模組如下:

下面是有記憶與無記憶座椅上使用馬達的差異, 簡單講有記憶的多了個黑盒子:

先來拆駕駛座的椅子, 這個主要是要拆整個線組, 馬達及控制盒, 還有腰靠充氣的組件來移到原本由昭南大取得的那張駕駛座椅上, 拆椅子很簡單手先把座椅兩邊的護蓋取下來, 護蓋有幾個地方有固定點, 請看下面的照片, 固定點的螺絲及塑膠扣取下來就可以拿下來了, 第一張是副駕駛座外側的護蓋, 第二張是副駕駛座內側的護蓋, 正駕及副駕的固定點是一樣的只是左右顛倒而已, 所以用副駕的照片就可以了解.

護蓋取下之後, 再把座椅的兩片背蓋也取下來, 拆背蓋許多車友都有談過, 這邊就不再多說了, 背蓋取下之後就可以開始拆座椅的皮面, 皮面是用卡勾的方式勾在座椅的鐵框上, 把勾勾扳直, 皮面稍拉一下就可以釋放, 之後整個座椅的泡棉含皮面就可以取下來, 下面是拆除時拍的照片, 有點細, 因為想記錄走線及連接的方式後面移植的時候可以再對照, 所以下面就看圖說故事了, 我們先拆的是駕駛座的椅子, 紅色箭頭是綁束帶的位置:

要把椅背的鐵架拆下來, 必須先把左右兩側這個彈簧先取下來, 再把整個椅背向上拔起來就可以分離:

 

拆下來的頭枕模組:

只用單一螺絲固定:

 

肩折馬達模組:

駕駛座椅下半部:

拆下來的電動記憶駕駛座椅線組:

之後會利用這個線組及剛才拆下來的馬達搬到要上E34 M5 的副駕駛座椅上, 再搭配我們前面測試的副駕記憶控制線路就可以提供副駕駛座的記憶功能.

 駕駛座拆完再來拆副駕駛座椅(無記憶功能), 主要是要拆那個腰靠充氣模組, 也是一樣看圖說故事:

 

拆下來的副駕駛座無記憶功能電動座椅線組:

有記憶與無記憶功能肩折馬達總成的比較圖, 可以看到有記憶功能的馬達有個黑盒子:

下面是副駕駛座椅上的座椅感應器, 用來控制撞擊時副駕駛座的氣囊是否要引爆用的

到這邊拆解的動作算是告一段落, 接下來就是移植的過程, 這部份會放在下一篇, 因為今光是做實驗及拆解兩張座椅就已經耗掉一整天, 而且搞得全身腰酸背痛的, 所以先休息一下, 這次先到此告一段落, 下一回合再戰, 謝謝收看!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Y 萬歲! 的頭像
DIY 萬歲!

我的DIY部落格

DIY 萬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