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社團前輩 Clement Yeh E38 記錄文轉貼Part 1-9
這幾天FB社團內的前輩把他購買E38 的歷史做了詳細的說明, 因為FB在保存舊文有它的限制因此徵詢 Clement Yeh 大大之後, 同意將他的PO文轉發到我的Blog, 下面就是葉大的文章, Part1-9 請享用:
葉大的E38記錄原始 FB link:
Part1:https://m.facebook.com/
Part2:https://m.facebook.com/
Part3:https://m.facebook.com/
Part4:https://www.facebook.com/
Part5:https://www.facebook.com/
Part6:https://www.facebook.com/
Part7:https://www.facebook.com/
Part8:https://www.facebook.com/
Part9: https://m.facebook.com/groups/
小小心得
小弟會對於E38產生興趣,是從玩命快遞The Transporter這部電影開始的,但是十幾年前正當E38當紅的年代,車價趨近於一棟房子,以當時的條件,別說七系列,所有米漿對於我來說,根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有那個錢不拿去買房而去買車,下場肯定比跪算盤還嚴重,所以只能心中默默的關注E38而已,那幾年還沒有上臉書,也不知道CCT,主要都是逛Mobile01,遇到幾篇E38的文,總是流連再三不忍離去,但還是只有心動而沒有行動,壓垮小弟最後一根稻草的事件發生在2012年底,當時小弟開的是Ford Escape 3.0,順道一提,原本小弟算是國產福特粉絲,前前後後經手的車子絕大多數都是福特,因為覺得福特的車俗又大碗,在國產車中的操控性還算不錯,至少比神車好多了,可是2012年底Ford Kuga發表了,我的Escape也八歲多了,就等著Kuga上市開賣就準備換車,沒想到幾個月後Kuga開賣,定價竟然要119萬(2.0 EcoBoost),國產的2.0竟然要價近120萬,還沒什麼折價,這是我認識的福特嗎?既然要花這麼多錢,腦中浮現多年的夢想,對,就是人稱米漿的BMW,四年前的E38價格已經相對平易近人,根據我做的功課,728i平均開價在三字頭到四字頭,我心裡盤算,三十多萬買來,就算再花三十多萬也不過七十萬,還是比一部Ford Kuga便宜,而且心中的小惡魔告訴我,再老他還是部米漿啊,所以就開始尋車、看車的漫長過程。。。(待續)
(Part 2)
既然有做功課,當然看到大部分車友推薦的都是728直六這部,理由很簡單,這顆引擎成熟穩定,而且六缸比八缸的引擎在維修上要便宜一些,既然是新手,當然還是考慮728吧,看了三個多月的車子,終於覺得有一部銀色的728i價格車況還不錯,應該算是我看過的車子中最漂亮的,於是就用三十多萬的聘金把她娶回家了,畢竟是十二年的老車了,買到以後第一步是到熟識的輪胎行檢查底盤,把所有該換的零件通通換掉,輪胎、碟盤所有耗材都換掉,大概就花了六萬左右,這樣子的底盤開起來真的比剛交車時好很多,漸漸有歐系車扎實的感覺了,因為當時還沒認識熟悉米漿的保養廠,所以第一次保養是在CCT上看到某個中部車友的文,深受感動,所以驅車下去台中給車友做個徹底保養,那次保養除了機油之外,火星塞跟考耳也換新,車友還幫我清理了節氣門跟DISA?(還是PCV?當時還很菜記不得了),保養完後不誇張,真的是一路吹口哨回台北的,也覺得自己沒買錯車子,深深覺得這才是寶馬應該有的感覺嘛!
(待續)
(Part 3)
娶了728以後一個多月,正在蜜月期間,每天都是開著她進進出出,(其實當時我還有一部Ford Focus 6MT都被我冷落),有一天內湖一個之前去看過車的車行老闆打電話給我,他並不知道我已經買到車了,跟我說他又有一部728進來,車況非常漂亮,里程只跑了五萬三,問我有沒有興趣,當天是週六,而且我又要執行女王交代的快遞任務,負責把她的素菜送到新店,於是趁著北上的機會,就『順道』滑去內湖明水路的車行看車,那個車行很特別,是在一個大樓的地下室停車場,去之前本來想說五萬三的里程應該是調過表的吧,並沒有很相信,畢竟二手車商的可信度,咳,大家心中自有一把尺就不贅言,可是當我看到車子時,我真的相信這部車只跑了五萬三,而且牌登書也是一手的,甚至還沒過戶給車商,外觀內裝真的太漂亮了,前擋上面的原廠保養貼紙寫明了五萬二的時候才在汎德保養過,前車主是住在敦化南路的大老闆,只是因為要買其他新車沒車位,所以才會賣出他所有車子中最舊的一部,就是我家現在的小黑,雖然老闆開價48.8萬,比當時的行情高出十幾萬以上,而且我看車看到一半,又有一對夫妻騎著摩托車進來也要看車,當下也無法判斷他們是不是老闆埋伏的Sakura,想說可能再也找不到比小黑更漂亮的728了,而且又是我偏好的黑色,之前買的小銀不是不好,但是我個人認為七頭車還是深色比較對我的胃口,所以馬上付了五千塊訂金,想說如果真的看走眼,最多就是損失五千塊,也算買個教訓吧!(待續)
(Part 4)
世事難料,就在小黑過戶前一天,有個朋友說他的朋友有一部735iL,因為人被公司調去大陸工作,所以都沒在開,停車費加上稅金讓他老婆一直碎碎念,所以想要把車賣掉,問了一下哩程數十一萬多,開價29萬比我兩部728都便宜,雖然之前做功課時就知道735行情比728還便宜,但是真的遇到了心理還是有點怪怪的,畢竟新車價格735比728貴了快五、六十萬,而且想說728開了一個多月,除了整理之外,至少沒讓我顧路,我的觀念認為十幾年的車了,能換的零件都換一輪其實也不算過分對吧?加上一個多月來,對老米漿的品質越來越有信心的情況下,惡向膽邊生又跑去看車了,不過這次沒有這麼衝動,畢竟經驗多了嘛,順道一提,E38是我人生中買的第一部二手車,之前都是接收長輩的車或者買國產新車,初步看了車子感覺還不錯,但想說傳說中的V8耶,可能不像L6那麼簡單,就跟賣方另外約了去熟識的輪胎行頂起來看看,於是一週後我跟賣方就在我熟識的輪胎行見面了,老闆頂起來檢查了十幾分鐘,當然車子是沒有泡水或大撞過,但是有發現了一些我都覺得是吹毛求疵的小缺點,但我想自己朋友當然是為了我好,就算是談價錢也可當個籌碼吧,不過賣方大概是鐵了心要賣,是他的女王出面的,我只跟他說,車行收購價可能不到20萬吧,你開價29萬,不然就二一添做五,245如何?她說要回去商量考慮一下,我當然也是不急,慢慢考慮吧,第二天她來電話,約一週後在八德監理所過戶,於是我就買了人生的第一部八缸車!(待續)
(Part 5) 衝動之下連續買了三部E38,車價還好,加起來還沒有比當初要買的Kuga高,可是停車開始出現問題了,我家只有兩個車位,一個女王停,另一個我停,可是我自己就有四部車了,當時Focus TDCi 6MT還沒賣掉,幸好我有個好媽媽,我媽家離我家走路十分鐘,她那邊有兩個車位但是他已經不開車了,車位只是給幾個兒子回家時暫停的,所以把兩部車停在那邊,另外一部停在公司,剩下一部開回家,算是暫時解決停車問題,不過我媽那邊的是小車位,雖然停的下E38,但也是一拜一拜了,再加上三個一組的車位中,有一個是鄰居的,總要留給人家開車門上下車的空間嘛,我只好把兩部E38反向停放,兩部車的副駕那邊挨得很緊,剛開始停的時候也是很不好停,現在熟練了也是一次刊就!自從買了三部E38,當然花了很多時間在網上搜尋E38相關資訊,也認識了一群好車友,尤其是要感謝我們的社長張茂茂跟副社長莊育安,如果不是他們,我可能會開一條很大條的修車錢,另外要感謝就是內湖旺旺汽車跟松山南光汽車,很多疑難雜症都幫我處理好了,這幾年來,我的空閒時間不是在這兩家修車,大概就是在去這兩家修車廠的路上,其實買了三部E38應該要滿足了吧,人生至此夫復何求啊?所以有將近一年多的時間,我都在整理這三部E38,直到2014年8月份,想說小銀的顏色跟其他E38不同,為了方便起見,統一艦隊的塗裝應該是必要的,又不想改色的情況下,就把小銀嫁出去了,當時某E38車友又對我的Focus TDCi 6MT很有興趣,買去當通勤車,因為柴油車真的很省油,再加上柴油價格比98低很多(我的汽油車一律吃98),平均每公里油錢可能只有約E38的三分之一,於是Focus TDCi也嫁出去了,這時手上剩下兩部黑色的E38,反而是車位有空出來了,嘿嘿嘿,對我來說,車位是買車的先決條件,否則車子日曬雨淋的要她不壞也難,加上這時我對E38的了解更深了,除了沒事上網跟車友互動,相約洗車之外,久病成良醫,很多E38會遇到的通病,我大概也都遇到過,L6跟V8都玩過了,好像也還沒想像中那麼可怕,膽子也大了,於是眼光自然就投向V12,既然要玩V12,何不一次到位,直接找L7呢?於是小銀出嫁四個月後,V12就出現在我家的地下室了!(待續)
今晚暫停,準備睡覺去了!
(Part 6) 趁著午休時間,又偷偷上來續貂,還好女王不知道這個社團!
8:6 =\= 1.33 8:6 = 2
E38有百百款,排氣量從最小的2.8L、3.0L、3.5L、4.0L、4.4L、5.4L、(5.7L跟6.0L是Alpina先不論),形式又有L6、V8跟V12,相信很多新手都搞迷糊了,一定猶豫著不知倒底該買哪一部?菜鳥的我也不例外,這就不得不說前人的經驗是對的,考慮省時省力省荷包的話,728真的是不二選擇,如果想的是配備齊全、動力充沛、而且修車的時間跟金錢對你都不是問題的話,直上V8當然是更好的選擇,既然同時擁有,那就先談談開了一年的L6跟V8之間的差異吧,E38三兄弟剛做伙的時候,除了長短不一,我還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735的方向盤比728還輕,讓我這個菜鳥百思不得其解,照理說車子(長軸)跟引擎都比較重,沒道理方向盤會比較輕啊,我還以為車子有問題了,後來爬了很多文才知道,原來735除了液壓補助動力方向盤之外,還有個電子伺服裝置,所以735含豆路會比728輕鬆,可是我是個怪咖,我不是很喜歡輕的方向盤,總覺得路感會變模糊,所以很多車友把電子伺服也裝上728,我卻一直都沒想要改這項,另外我在菜鳥時有一個誤解,V8引擎也不過比L6多兩缸而已,如果L6每次保養花三千元,那照比例來說,V8也不過四千左右,養起來應該還不會貴很多,但是我錯了,而且錯很大,當然只考慮機油、火星塞、考耳這些零件來說,6:8的比例是沒錯,可是除了這些一缸一個的零件之外,六缸跟八缸的零件消耗常常是1:2,而不是我原先誤以為的6:8,為何這麼說呢?因為L6的六缸是排成一列的,而V8的八缸是排成兩排的,所以如果這個零件是以排為單位的,那換零件的成本就是1:2,舉例來說,引擎漏油是老馬的通病,尤其M62工作溫度高,一些墊片類的耗材自然容易出狀況,當你要換鳥仔蓋墊片時,L6只要一個而V8就要換兩個了,其他像凸輪軸感應器,甚至鳥仔蓋變形的話,遇到了你才會知道為什麼 8:6 會變成 2:1
其他728跟735常見的差異列出如下,給還沒入手的新朋友們參考一下:
a. 728通常是短軸的多,少有雙層玻璃,雖說空間較小,但其實也夠用了! 735通常是長軸的多,大多都有雙層玻璃,後座可以翹腳沒問題!
b. 728i後座通常沒有窗簾,735i/iL通常都有窗簾!
c. 735 V8動力充沛,尤其在高速公路再加速超車時,不用擔心過不去,728中低速還可以,但是如果載重還要超車是有點吃力,此時請善用DS檔!
d. M62的引擎設計溫度比較高105度,理論上引擎室內的零件長期在高溫環境下,老化劣化的速度可能也比M52的97度快!
e. 停車問題:735iL車長512cm,728i短軸『只有』498cm,下手之前先確認你的停車位夠大嗎?如果是機械式車位請三思,出門在外如果看到停車場是機械式,也請你打消這個念頭吧!
f. 稅金問題,這個不用解釋了,735一年比728多了14450的稅金,考慮稅金的話就乖乖買728吧!
附圖是里程七萬公里的M62TU開封換鳥仔蓋墊片的照片!
(Part 7)
『長度』、『長度』、『長度』
我承認都是長度惹的禍! 耳邊響起張宇的歌聲~
L6跟V8說過了,該聊聊V12吧!
不知道何時網路上有這麼一句名言,男人一生一定要有一部V12,可是有V12引擎的車型不敢說屈指可數,但絕對不是凡人可以接觸到的,通常都是動物界響噹噹的牛、馬之類,或者已經晉升神的境界的女神啊、海神的,勉強算是相對平易近人的大概就是雙B了,其中E38 M73這顆V12,排氣量5379cc,應該算是V12引擎中排氣量比較小的,它的前身M70(搭載在E31/E32上)更小一點點,『只有』4988cc,但是畢竟車子太久了,找車難,以後維修找料更難,我個人還是鍾情E38的外型,不知道寶馬原廠是有做過市場調查嗎?知道中華民國萬萬稅,如果超過5400cc的話,稅金瞬間從五萬八上升到八萬多,當年買新車的大老闆自然不會在乎這點小錢,可是對我們這種小資玩車、小氣修車的人來說,稅金對車價影響之大想當然耳,所以M73這顆引擎的排氣量應該算是想玩V12的福音吧!V12到底有什麼魔力呢?請看下方的連結。
M73除了裝E31跟E38之外,後期的M73TUB54還曾經裝在勞斯萊斯的Silver Seraph上,說是一代名機應該不為過吧?既然要買V12,買750不如買L7,都是用同一顆引擎,差別主要在『長度』、『長度』、『長度』,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遍,537公分的車長,至今應該都還是寶馬原廠生產過最長的房車(改裝車不算),最新的七系列G12 750Li也才523公分而已,光是這點應該就可以讓L7名垂青史了吧!
要買L7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因為當年總共只生產了899部(前期加後期),台灣有幾部我是不知道,但是我找車的時候網路上只有四部要賣(如附表),扣除價格超過預算的之外,我只去看了一部,就是我們家現在的大摳ㄟ,說到大摳ㄟ,迎娶過程還有點波折,前車主其實算很顧車的,也不吝惜給他好料的,正阿匹那20吋鋁圈,全車訂製地毯,甚至把前期車頭整個改成後期式樣,看車試車的時候也都很正常,除了電池電力不夠之外,沒想到約好過戶那一天,我跟賣方一起要把車子開去八德監理站驗車過戶的時候,竟然鬧脾氣牙溫度,所以只好把車直接拖去保養廠處理,原來是下水管掛了,可是750的零件不好叫,當天肯定是來不及修好去驗車了,只好作罷約改天,過兩天等車子終於好了,來去監理站過戶時,又遇到年底監理站辦領牌的高峰期,然後原車主的繳稅單沒帶到,銀行那邊還沒入帳導致監理所電腦查不到,又耽誤了一段時間,最後代辦黃牛大概搞了三個小時才搞定,這期間監理所的停車場也是滿的,我只好開著L7在附近繞,麻煩的是明明看到路邊有停車格卻都停不進去,好不容易等過戶辦好了,立刻驅車直奔內湖威旺汽車,來個徹底大檢查,不檢查還好,一檢查就悲劇了。。。
(待續)
(Part 8)
猜猜看,什麼零件的數量跟汽缸數量相同?火星塞?考耳?還有沒有?
上回說到進廠健康檢查,下水管換了以後,大摳ㄟ的溫度大概維持在105度左右,網路上資料一時沒找到M73的工作溫度到底應該是多少,但是車子開起來暫時沒什麼大問題,二手車買來必定要檢查的火星塞跟考耳,也沒什麼問題,這兩樣東西以前在六缸跟八缸的時候,就是一條很恐怖的花費,因為都要乘以六或乘以八,正在慶幸這次沒有乘以十二的時候,卻發現引擎室內會聞到汽油味,查了所有的油管,卻沒發現有明顯的漏油,最後終於找到問題,答案是跟汽缸數量一樣多的噴油嘴,網路上有專門修理噴油嘴的店家,可是他們是換掉外面的O-ring,而我們家大摳ㄟ竟然是從中間的電線處漏油,所以宣告舊的噴油嘴沒救了,只能換新,於是小潘幫我找了好幾家材料行詢價,最貴跟最便宜的差價高達一倍以上,最後當然找便宜的那一家,其實噴油嘴價格也還好,一顆幾千元而已,問題是乘以十二之後,總金額也是夠嗆的,所謂躲的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哪有不花錢的E38,花多花少罷了!順道一提,M73的火星塞跟噴油嘴雖然是12顆,但是值得安慰的是考耳只要兩支就好,因為M73不是直接點火而是用分電盤的!
十二顆噴油嘴再貴,總不能不換吧?忍痛請小潘幫忙叫料,當然找最便宜的那家材料行送貨啦,可是他們說庫存只剩下十顆,剩下兩顆要德訂,正在傷腦筋的時候,小潘說不然就跟另外比較貴的材料行買兩顆吧,想想也對,至少不用慢慢等德訂,趕緊把大摳ㄟ修好回家要緊,沒想到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之前說有料的另外三家材料行,通通回報說噴油嘴都賣完了,天啊,台灣有那麼多750同時要換噴油嘴嗎?搞了半天這些材料行都是從同一個來源進貨的,只是被第一家材料行先拿來交貨給我了,所以後面幾家也沒貨可交了,事到如今只能先換上十顆噴油嘴,把原本舊的裡面挑兩顆沒漏了繼續留任,等到後續德訂進來後再退休吧!這時正是2014年底,2015年初的冬天,當時天氣寒冷,水溫跟冷氣還算OK,等到來年夏天來臨時,就換冷氣系統接手來討錢了。
(待續)
(Part 9)
長長的車子能幹嘛?當然是要來去當禮車啊!
L7剛整理好的時候(這句話有點語病,基本上E38的整理應該是沒有盡頭的!),承蒙多位親朋好友看得起,常常有人找我去開結婚禮車,大摳ㄟ老歸老,對於不玩車的一般人來說,他還是一部米漿,而且還是七頭仔,不但是七頭仔還是加長再加長,我是沒聽到有人抱怨嫌他老的,就這麼沾喜氣也沾了四、五個月,時序來到五月份的夏季,某次出勤時在路邊停等的時候,發現水溫已經高達109度,最重要的是冷氣似乎不是很冷,還好活動已經接近尾聲,趕緊去車廠檢查,查出來似乎是水溫Sensor的問題,可是之前交車整理時已經把水系都換過了啊,我的紀錄上也記載著總共十支水管含工帶料花了十八張,副水箱、集風罩、風扇離合器也都更新了,保養廠一查資料果然換過沒幾個月,但是當時換的是副廠sensor,這次改換原廠的吧!換了以後水溫似乎正常了一點,可是開起來總覺得冷氣不是很冷,一定要太陽下山以後才會冷,就是俗稱的黃昏牌冷氣,等到七月份又出任務時(大摳ㄟ平常沒有任務時間都是在地下室休息的),在大太陽底下,整部車簡直就是個大烤箱,我坐在前座還好,那次的新人我覺得都快烤成兩支串烤人乾了,真是很不好意思,結束後趕緊進廠檢查,冷媒似乎不太夠,於是保養廠幫我灌了冷媒,算是稍有改善,就這麼又過了一個多月,八月底時出任務雖然沒有烤人乾,但是就是覺得冷氣不夠涼,回廠以後把水箱跟冷氣皮帶換掉又覺得稍有改善就回家了,接下來天氣漸漸涼了,冷氣的事情也就沒有特別去關心了。
到了光輝的十月,為了慶祝國慶,讓大摳ㄟ甲卡厚ㄟ,進廠修理幾項費工,排隊等了好久的項目:
a. 方向機總成(原本沒有要換,但是拆b時發現漏油,追加的)
b. 十字接頭(車子靜止時方向盤左右有間隙)
c. 後擔工字樑鐵套(俗稱七龍珠)
d. 卡鉗修理包
e. 前輪內龜板
還有一些哩哩摳摳的,又噴了六十六張小朋友,沒關係,慶祝國慶嘛!
十一月慶祝國父誕辰,又噴了一台原廠大螢幕主機,原本的小螢幕主機雖然還可以用,但是畫面有點霧化,這好像也是通病,看起來不太舒服,剛好遇到好心車友 Mc Grady 幫我找到一台原廠七吋主機,還特地從台北市帶人來幫我裝機,真是銘感五內,我自己玩車比較傾向原廠式樣,尤其是到了原廠旗艦車系了,改裝不見得會更好,我整理車子的原則是以儘量恢復原廠狀態為主,當然這只是原則,些許的小改裝我也是可以接受的,現在流行的安卓主機,功能雖然多,但是行車電腦資訊好像都還沒完全克服,所以目前我的音響改裝都僅止於把Tape改成MP3,這是另一位神人級車友憲哥 Chehg Hsien Chiu 的傑作,我的728i/735iL/740iL都是這麼改的,唯有L7因為原廠配的主機比較高檔,反而沒法用這種簡單的改法,就只能流用E39/E53的大螢幕主機了,等安卓主機可以顯示MID行車電腦訊息以及設定之後,再來考慮改安卓吧!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