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過程拍了許多照片, 不過要先看第一篇再來看照片會比較有邏輯一些, 接下來就看圖說故事了:
這幾張是原本的電子節溫器在車上的照片:
全鋁水箱及電子風扇開箱:
上車前先試一下順便量電流:
測試電瓶電壓13.6V:
全轉電流22A
半轉電流10A:
修改之前先看一下引擎的水溫:
原本的機械式風扇請下車了:
測試一下電子節溫器通電之後是否會動作:
有動作行程也很小:
這是節溫器及水泵總成, 因為要尺寸, 所以先拆下來這樣才會準:
下面有一堆都在假組合, 看尺寸是否合適, 動作會不會有問題:
剛開始選用的機械式節溫器:
紅色是合模劑, 用來檢查該接觸到的地方是否都有接觸到:
藍色是奇異筆墨水, 用來做記號的:
這張是由接水管的那個口看進內部, 可以看到節溫器的尾端:
要防漏水還是要有O-Ring:
準備多裝個溫度感應器的位置:
後來選的另一個節溫器, 尺寸不同, 這個88度的:
尺寸確定送車床訂做零件, 現在來搞風扇, 這個是PWM FAN Controller, 無段變速的:
附屬的溫度感應器:
說明書三張, 熄火之後還會轉一分鐘:
接線圖:
調整方式說明:
客服專線:
尺寸與水箱孔不同要轉一下:
全鋁水箱上車:
原本要給變速箱散熱的水孔, 我們用的形式不同所以要塞起來:
調整水管長度當中:
全鋁水箱上車安裝:
電子風扇也上車了:
裝完之後尺寸一拜, 中間剩1CM 左右:
SPAL 名廠風扇:
風量可以到2000CFM:
FAN Controller 位置要選好遠離熱源這樣壽命比較長:
配線中:
耐熱線材+網管包覆及熱縮套管收尾, 走線還要調整:
最後我們要上車的節溫器蓋, 有加了個溫度感應器的座子:
溫度感應器的座子, 外面的狀況:
與原本的做比較:
焊接完畢才不會漏水:
組合完成, 下面幾張都是在試組裝:
不用的線頭用熱縮包覆之後固定就可以, 之後想加個1K 電阻來騙DME, 據說會有效, 試完之後再報告:
機械式節溫器上車:
加水準備試車:
用電表觀察風扇的Duty Cycle (轉速):
電子風扇的起動點要調整好, 因為要讓我們安裝的電子風扇與原本的輔助風扇共同分攤散熱的工作, 因為輔助風扇是由DME直接控制, 我們沒有辦法更動, 如果電子風扇的啟動點沒調整好會影響散熱效率及風扇的壽命, 下面的圖是M62的輔助風扇的控制邏輯:
開始調整用電腦看溫度及輔助風扇的轉速, 電表是看電子風扇的轉速:
搭配88度節溫器引擎溫度是96度上下:
搭配81度節溫器引擎溫度是92度上下:
為了試車時方便監看風扇轉速, 把風扇線路拉到車內:
監控儀錶(SCOP)及電腦上車, 路試之後看看是否還須要調整:
引擎溫度隨負債會小幅度變化: